马庆民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但有一个人却把两者都能做到,他就是盛唐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读书人眼中典型的儒家君子形象,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就连唐玄宗也被他的风度所折服——据说张九龄离开朝廷后,每当有人向唐玄宗推荐宰相时,唐玄宗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张九龄的风度?”
但再风度翩翩,人也有“过气”的时候。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称病南归,回到老家孝养母亲。
谁知张九龄返回故里不久,身体就开始不舒服了。起初还以为是离家太久而产生的水土不服,并没太在意,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居然病倒了。后经医生诊断,确诊为感受瘴气而生的瘴疠,也就是类似于急性疟疾一类的病。
当时并没有专门医治这个疾病的药方,只能慢养,于是博学多才的张九龄就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开始研制药方。
经过无数次调制,无数次水煎,无数次试喝。最终,用金银花、淡竹叶、罗汉果、甘草、土茯苓、苦丁茶等药用植物,按照一定的剂量熬制成汤的“凉茶”,在张九龄每日两碗的坚持“酣饮”下,瘴疠神奇般地消失了。
手握药方,张九龄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果断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很解暑,口中有回甘”。大家现场品尝张九龄的凉茶后,不禁竖起大拇指狂点赞。
就连当地的名医都忍不住为他免费打广告:张九龄的凉茶,具有泻火解毒、凉血利咽、祛暑除躁的功效,很适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以及心烦意躁。
于是,张九龄的凉茶一时间风靡岭南,而这个药方也渐渐流传开了,人们为了表达张九龄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命此凉茶为“张九龄凉茶”。
后来,张九龄的凉茶由庾岭传入“北方”。虽然药方历经几代名医改良,但“张九龄凉茶”却是最经典的基础方。千百年来,始终以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持久的扩张力,被推举为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凉茶。
你以为张九龄只会做凉茶吗?非也!张九龄除了会“喝”,其实还很会“吃”——“四喜丸子”就是他起的名。
据说张九龄考中进士那年,家乡遭了大水灾,父母音信全无。后来,在张九龄成婚当天,父母正好寻到京城。一时间可谓喜上加喜。于是张九龄让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
厨师灵机一动,立马做了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端给张九龄看。张九龄不知其意,就问厨师何意。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圆金榜题名;二圆成家完婚;三圆前途似锦;四圆合家团聚。
张九龄听罢,连连称赞,笑着说道:“四圆”不够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吧!
从那以后,逢有婚娶、升学、祝寿等重大喜庆之事,“四喜丸子”乃必备之菜。
除了丸子,张九龄还很会做叉烧包。据说张九龄做的叉烧包,是先把烧好的叉烧用酱油、糖汁加水后在锅中慢炖,然后等叉烧变得色泽红亮,用筷子一捅又松软滑腻,令人垂涎三尺。
当然,张九龄的叉烧包,也和四喜丸子、凉茶一样,流传至今。
张九龄,一个李白醉酒或清醒都想成为的人,不仅诗人里面官最大,而且大官里面诗最棒,最重要的是,他还很会吃,很会喝。
哪怕是一款简单的凉茶,也让人喝出了不一样的境界。
- 第 1 版:要闻 “中国有一位绿色发展的领路人”
- 第 2 版:要闻 无底线的“价格战”没有赢家
- 第 3 版:要闻 端午传统养生习俗藏着保健“密码”
- 第 4 版:要闻 粽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