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明
批发市场,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
英子和小果这对夫妻,便是这片繁忙中的一户商户。他们经营此业已有两个年头,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生意虽然不算火爆,但也还过得去,收入尚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按照惯例,辖区食药所每月都会联合市场管理部门,对商户进行食品检查。然而,每次检查人员还未进入大厅,“路边社”早已“报道”,许多商户便得到消息,他们互相转告,暗中各有准备。这不,还没等检查人员到来,英子就急忙把一箱食品藏入隔间的角落,并在上面覆盖些杂物。
半小时后,检查人员来到铺中,陪同检查的是市场贾主任。
英子笑脸相迎:“主任,您来了。”
“嗯,来了——对了,没有过期食品或者无证食品吧?”
“没有,”英子热情地回应着,“您看,都是新鲜的,过期的都给退了,退不了的我们也都处理了。”
贾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意思是“很好,还算配合工作”。
食药所的工作人员却没有听他们闲聊,他们认真地检查着货架上的每个食品箱,一丝不苟地查看日期和品牌。一圈检查下来,没有发现问题,众人告辞而去。
不多时,小果送货回来。英子不无担心地问:“老公,这样做真的没事?”
“有啥……”小果不以为然,“整个市场都这么干,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这是薄利行业,小本买卖,能少损失点就少损失点呗。”
妻子还想说什么,但听丈夫如此一说,便也作罢。
正如小果所说,批发是个薄利行业,单品利润微薄,真正是靠走量赚钱。量大则有利可图,量小则无利可获。如果再损失一些,利润更是微乎其微,其中过期不退的产品就属此类。这类产品品牌强势,供货渠道过期不退,可是不卖又不行,毕竟属于刚需。偶尔出现临期或过期食品,只能自认倒霉,自行“消化”。
两年前,初入行,那时他们不太懂行,出现不可退货的过期食品,只得扔掉处理。时间一长,小果便摸透了市场里的“门道”。具体操作就是展示出来的食品都是新鲜日期的,完成配货后,再混入部分临期的商品。几番下来,到期食品自然消散殆尽,也避免了损失。值得一提的是,来此进货者多是城中村小卖部,这些小摊小店并不太注意食品日期。即便店中发现食品过期,大多觉得是常年累积所致,少有怀疑到批发商头上。
不巧的是,最近肠类食品囤货过多,又剩了半箱不能退货的过期香肠。老样子,英子把它放在隔间的角落。小果一看,便知其中之意,各自忙去了。
小果送货回来时,发现后面的香肠少了些,两人互视一眼,会心一笑。正是周末,要货的小店不少,于是一趟接一趟地送货,角落里的香肠也愈来愈少。如此这般,周末两天便把半箱香肠“消化”完了。
翌日,小果在外送货时,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孩子肚子疼得厉害,让家长赶紧过去看看。小果急忙撂下手中的活,直奔学校。到了才知,就他家孩子喊肚子疼,疼得哇哇直哭。校医看了,说情况有些严重,建议家长立即送医。不容分说,小果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英子也闻讯赶来。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孩子被诊断为严重的消化不良,且伴有一定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小果难以置信。
“如果食物中毒,咋就咱家一个?”英子也疑惑不解。
突然,仿佛灵光一闪,英子想起什么。前两日恰逢周末,孩子休息,无人看管。一如往常,孩子被带在铺里,然后夫妻二人各自忙碌,不知孩子何时到后头隔间玩耍……
想到这里,英子轻声地问小果:“那半箱香肠,你掺进去了吗?”
“没有啊,”小果摇头,“不是你掺的嘛?”
“什么?”英子错愕,“我看一次比一次少,还以为你……”
“我也以为你配货……”小果愕然。
好在经过及时治疗,孩子情况好转,不哭不闹,情绪也稳定多了。看着孩子,小果明知故问,关切地问:“宝,这是咋回事?”
孩子稚声稚气地说:“我饿了……忍不住吃了一根——然后就一直吃……”
夫妻俩抱着孩子,泪眼汪汪……
此后再有不可退者,英子想也不想,便交给垃圾桶“消化”去了。
- 第 1 版:要闻 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开幕 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第 2 版:要闻 共襄盛举 共创未来——写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之际
- 第 3 版:要闻 一叶青蒿连中非
- 第 4 版:要闻 国庆就去赶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