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丽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古称“日短”或“日短至”。
在商周时期,人们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到了汉代,为了庆贺冬至的到来,官方还制定了一套十分隆重的庆贺仪式,称为“贺冬”。杜甫有诗写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自然四季以天气变换为界,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南返的转折,这一天北半球的黑夜最长,但是此后,阳光开始北归,白天越来越长,人们从极寒中感到大地阳气上升,内心涌出一线欢喜。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人间浪漫如约而至。
这一天,南方人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北方人吃饺子,用意抵御严寒。南北习俗不同,但对冬至的欢迎却是一样的。冬至过后,北方迎来极寒天气,生活在东北的人们开始“猫冬”,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猫”在家中保留体力。
家里有小孩子,正是好动的年龄,家长怕孩子乱跑引起身体不适,于是会请能作画的邻居,帮忙描一张“九九寒梅图”——九朵梅花每朵九瓣,孩子每日只需要涂上一瓣的颜色,九九八十一日后,就是绿意遍野的春天了。古人对时间的诚意,是用浪漫染成的。
冬日里,万物萧条,白雪如盖。但是雪在人们的心中却也另具浪漫。
虽说冬天减少外出,但是遇上下雪,总要出来扫雪清路。这样左邻右舍便能隔着院墙拉拉家常。日子很长,雪很多,顺手堆上一个大雪人,孩子见状连忙把头上的帽子摘下来给雪人戴上,那红色的帽子,配上红色的围巾,原本过年才有的气氛,提前在冬至到来。
雪是天地间的精灵,是冬季最浪漫的存在。
四季走到冬至,也走到了一年的尾巴。万千言语,不及一句祝福:岁暮,岁晚,但愿今岁去,来日方兴长。家里有外出的兄弟或还在异地的知己,都会在这一天给彼此写信,抒发思念。“一杯热茶驱寒意,一捧落雪敬春华”“旧事归于尽,来年迎花开”,不同的人在信中写着不同的祝愿,窗外大雪纷飞,屋内暖如仲春,心里念的是远方,眼下喜的是成长。
冬至过后,家人年龄皆满一岁,孩子的个头提醒着父母和长辈,来年家丁兴旺,百财将进。写信的人收起笔,搓搓手,饮一杯热茶,心里暖烘烘的,冬月高挂,冬至夜明,开春必是好光景。
- 第 1 版:要闻 孙大伟在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第9次专题学习集中研讨时指出 发挥好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 第 2 版:要闻 科教振兴促发展 委员行动显担当——梧州市两级政协深入开展“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
- 第 3 版:要闻 雪域高原上的“女子考古队”
- 第 4 版:要闻 摄影-蛮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