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 未来可期
——桂冠电力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龙滩水力发电厂
来宾都满农光互补光伏项目
中国大唐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大化县科技小院
广西大化县的师生们在“相约北京 助梦远航”中国大唐教育帮扶夏令营结营仪式上表演节目
桂冠电力“守护红水河”主题公益活动现场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冠电力)成立于1992年9月,2000年3月在上交所A股上市,是全国第一家以股份制形式筹集资金进行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的企业,是广西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和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累计缴纳税费超400亿元。2024年,桂冠电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的建设,把助推边疆民族地区事业的生动实践写在八桂大地上,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优秀”评级、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乡村振兴“六连好”评价等荣誉。
缘水而生 因电而兴
作为助力广西“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服务国家重要战略腹地建设”的“排头兵”,桂冠电力坚决扛牢能源保供重大责任,持续提高水电运营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红水河流域综合效益,所属平班、龙滩、岩滩、大化、百龙滩和乐滩等红水河流域6座梯级水电站,充分发挥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作用,累计生产绿色电量超590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9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89亿吨,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并顺利通过了广西用电负荷新高、高温、台风、洪水、寒潮等多重考验,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能源保供任务,有效发挥了央企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桂冠电力不仅点亮万家灯火,更筑起生态屏障,守护下游安澜,所属龙滩水电站投产运行以来,累计拦蓄洪水超过973亿立方米,极大减轻了红水河下游及西江两岸地区的洪水威胁。每年积极配合珠江防总进行“压咸补淡”调水工作,累计为粤港澳大湾区“压咸补淡”调水超465亿立方米,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逐绿而行 因绿而美
平果果化光伏、合山古砦光伏、福山回里农光互补、画眉河农光互补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先后实现全容量投产。今年以来,桂冠电力加快推动中国大唐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落地,所属各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全力构建优质工程、绿色工程与廉洁工程的热潮,助力广西“双碳”目标的激昂奋斗旋律响彻四方。
在黎塘风电项目现场,10台挖掘机、4台装载机齐上阵,6个工作面同步不间断作业,桂冠电力的建设者们全力协调资源投入,只为加速推进项目,让进度条不断刷新。“项目处于首投关键阶段,我们以项目驻点为家,全力以赴投入到攻坚任务中。”武宣东乡光伏项目经理坚定地说道。该项目部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先锋岗,把任务及重难点细化为“任务、责任、时间节点”三个清单,全方位把控项目进程,胜利的曙光即将破晓。肯坝光伏项目部则紧盯着全容量投产目标,倒排工期,严格执行“日调度、周总结、月盘点”与“一日一报”制度。建设者们心怀炽热渴望,将困难转化为前行动力,一步一步把蓝图变为现实。
从春暖花开到冬风凛冽,从晨光微熹到夜幕深沉,桂冠电力的项目施工现场仿若绚丽舞台。建设者全身心融入“风光无限”建设的大潮之中,用拼搏与奋斗奏响“绿水青山”的乐章,让新能源项目在八桂大地上蓬勃生长。
桂冠电力不止于扩大新能源“规模效应”,更以践行“双碳”责任为己任,贡献大唐技术,让新能源项目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红水河岩滩水库的漂浮式湖面光伏是桂冠电力在广西境内建成的首座漂浮式湖面光伏,电板与山水交融,自成一景,每年可提供6536千瓦时清洁能源。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的光伏电板顺山势铺展,荒山因之重披绿装,土地涵养水源能力提升,植被得以繁衍。合山公司灰场光伏电站,光伏电板下绿草如茵,过去闲置的土地变身环保示范地,太阳能利用与环境治理相得益彰。大山深处,河池市首个村级大型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宾阳县马王风电场,白色风机在云雾晨光中装点山林,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成就特色旅游景观带,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水面漂浮光伏、林光互补光伏、治理灰场光伏、助农屋顶光伏、景观风力发电……桂冠电力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深耕八桂大地,创新光伏应用场景,探索出“光伏+扶贫+环境改善”和“风电+旅游”的成功模式,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新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书写了精彩范例。
携手筑梦 山河情深
八桂大地,红水河奔腾的波涛奏响着发展的旋律。自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以来,桂冠电力将源源不断的电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深入实施“三扶三真,五位一体”大唐特色帮扶体系,积极打造中国大唐“筑梦工程”品牌。
“组团”聚势教育“筑梦”,打开成长成才希望之门。全面升级“一条主线,五项措施”。五年投入1亿元教育帮扶资金,通过创新激励机制、组织特色活动、升级基础设施、开创“组团”模式、提升职高能力等五大举措助力大化县教育振兴。2022年以来,大化县高级中学大学录取率逐年提升,并在2024年的高考中,本科上线率同比提高6.9%。在中国大唐教育帮扶“筑梦工程”的支撑牵引下,教育帮扶成为可望也可及的现实,逐步形成了以“组团”帮扶为路径,扶持、扶志、扶智为根本,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大唐教育帮扶新模式。
强基补链产业“筑梦”,巩固成果推动全面振兴。挖掘大化县绿色资源,投入有偿帮扶资金41087万元建设都阳风电、岩滩水面光伏、红旗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反哺”乡村振兴。建设板兰村屋顶光伏,助力农村“三变”改革,绿色资源变有形资产。打造“科技小院”,写实“土特产”文章,援建龙着渔业陆基养鱼、食用菌室内养殖基地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共享丰收硕果。
保障升级民生“筑梦”,人人参与共建和美家园。全员参与消费帮扶,助力帮扶产品进食堂、上餐桌,进展会。保持福利采购特色农产品力度不减,累计完成消费帮扶5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饮水保障工程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多元合作就业“筑梦”,持续提升就业增收质量。通过产业保障和“订单”扶持,引入“专精特新”唐优服装厂,创造稳定就业岗位近300个。携手合作企业加强产教融合支撑,帮助职教就业稳定输出,提升就业质量。每年招收大化籍毕业生6至8人;系统单位物业服务、保安后勤等使用大化籍劳动力超200人,帮助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稳定脱贫。
先锋聚力党建“筑梦”,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公司系统在桂基层企业党委与大化县16个乡村党委完成党建帮扶结对,打造“先锋桂冠,情暖瑶乡”党建品牌。以党员为先锋、以支部为堡垒,凝聚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把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兴产业、优治理,板兰村、安兰村不断发展,基层组织获得自治区“三星级”、“四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
自然为幕 和谐共生
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龙滩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桂冠电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集中建设红水河中游水电梯级(岩滩-乐滩)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中心站,开展红水河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培育,自主培育和研发了白甲鱼、乌原鲤、长臀鮠等11种珍稀特有鱼苗及配套设备,连续多年在红水河流域不同河段分别放流528万尾珍稀特有鱼苗,有效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提高了红水河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位于广西横州的桂冠电力所属西津电厂水库上游的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白鹭在西津库区流域栖息嬉戏,蹁跹而舞、悠然信步,绘就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美好画卷,也是大自然给予西津电厂的专属浪漫。近十年来,西津电厂通过增殖放流、河道垃圾清理、植树造林,使库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近岸水质清浅、滩涂生物多样性丰富,吸引了大量迁徙候鸟到此停歇和越冬,有些鸟儿甚至从候鸟变成“留鸟”。越来越多的珍稀“贵客”频频现身,很多物种更是首次得以记录。珍稀鸟类“短尾贼鸥”首次现身西津,更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濒危”升为“极危”的黄胸鹀。目前,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77种。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水质不断提升,由原来的Ⅳ类提升为Ⅱ类,湿地公园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
位于西津电厂大坝下游,一片茂盛的芦苇湿地以及下游沿岸的沙滩,每年夏天都会成为当地人游乐拍照的打卡点。“这里水清、岸绿、景美,不时还能目睹杜甫笔下‘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壮景,是个赏夕阳、吹晚风,宜纳凉的好地方。”当地正在散步的市民称赞道。现在的西津库区,鱼虾潜泳、生态优美,成为白鹭、秋沙鸭等野生保护动物的常居之所,也是当地居民夏日游玩好去处。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下一步,桂冠电力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凝聚各方合力,全面打造桂冠电力“升级版”,彰显 “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以快马加鞭之姿,笃行实干之举,为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新的更大贡献。
- 第 1 版:要闻 陈刚参加政协联组讨论时强调 把加快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孙大伟参加
- 第 2 版:要闻 委员分组讨论计划和预算报告
- 第 3 版:要闻 风光无限 未来可期——桂冠电力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 第 4 版:要闻 守文持正谱新篇——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2024年工作亮点回眸
- 第 5 版:要闻 自治区民宗委: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