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减贫案例”背后的推力
——天等县政协深化“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力促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 本报通讯员 黄胜松
“前些年,我在广州的电子厂上班,孩子和老人顾不上。现在,我在县城烧焊一条街上班,孩子随迁进城上学,除去生活开销,工资结余其实也和在广东务工的结余工资差不多,关键是我还能照看和陪伴小孩,心里很满足。”日前,天等县东平镇村民黄爱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欣慰地说。
在天等县,像黄爱茗一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愿望的群众还有很多。这其中,天等县政协提供了源源助力。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近年来,天等县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目标,深化“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招商引企,助企发展,助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以及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助推下,该县就业帮扶工作成绩斐然:截至今年2月,全县通过企业设立的339个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带动群众就业2.23万多人;“天等县就业帮扶车间案例”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并收录进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为世界各国关注减贫的机构和人士提供减贫模式和实施方案。
围绕中心 招商引企
天等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而企业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如何结合天等县的资源禀赋、发展需求及政策环境,招引适合在本区域发展的企业?这是县政协一直以来的履职工作重点。县政协把开展“引企入椒乡 助推产业振兴”活动作为开展“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的切入口,将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成效作为检验履职质效的重要标准之一,紧抓粤桂协作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广东、深圳等地驻外流动党支部作用,大力开展“再找老乡 继续回乡 建设家乡”引企招商活动,并将引企招商工作列入党组年度工作计划和机关工作计划,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专题研究,确保精准对接企业、全程跟进服务。2021年以来,县政协依托粤桂结对帮扶平台,组织工作组赴广东、安徽等东部省份开展招商推介活动43场次,成功引进山东天马服饰有限公司、宝洁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落户天等,创建就业帮扶车间26个。
在助力丰富全县就业帮扶车间门类,为群众提供多种就业岗位的同时,县政协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招工、员工子女入学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2024年以来,县政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难题27个。“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进驻龙岩易地搬迁安置点创建了服装厂。面对招工难,县政协领导多次到我的工厂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员工子女进城入学、学生上下学时间安排公交车接送等‘揪心事’。员工没了后顾之忧,上班非常积极,现在厂里员工包括搬迁户在内有360多人。”天等县政协常委、天等县迎丰服装厂厂长冯有强如是说。
建言践行 助企发展
发展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持续进步的动力源泉。
县政协坚持把助力企业“快落地、留得住、发展好”作为履职为民的抓手,将助推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困难列入年度调研协商的重点课题和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重要内容,积极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2024年以来,县政协班子成员先后组织委员深入企业调研40多次,组织教育、人社、市场监督等部门围绕就业帮扶车间员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返乡创业就业政策落地落实、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等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7次,形成《关于推进我县就业帮扶车间、工业企业帮扶政策落地落实的协商建议》等7篇协商成果。
交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工业振兴》等提案22件,组织撰写《关于强化民营企业帮扶,打造天等县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建议》等大会发言4篇,编报《做实搬迁服务工作,激发易安发展活力》等社情民意信息37条。
围绕健全就业帮扶车间组织保障、配套保障、规划保障等鼓与呼,探索建立“党支部+党员+车间”护航模式,组织党员委员为结对帮扶车间提供“保姆式”服务,协调解决车间发展遇到的难题,助推全县就业帮扶车间“一园两区三带九街”格局得到进一步升级。
就业帮扶 促民增收
古往今来,安居乐业一直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帮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是“乐业”的直接体现,也为“安居”提供了物质保障。
天等县政协把帮助群众安居乐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发挥政协建言资政、民主监督职能作用,助力健全就业帮扶车间的组织保障、配套保障、规划保障,引导委员企业坚持建设选址、从业人员、务工方式、经营模式“四个灵活”原则,多点布局,把企业总厂建在工业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等,以总厂为支点,把车间分厂以“枝干”形式向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延伸,做到宜聚则聚、宜散则散,既提供驻厂生产,亦提供领货回家生产,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促进因外出务工导致留守老人、儿童缺少亲人照顾和关爱问题的解决。
“以前还没有搬迁来县城时,一年四季都在外务工。如今,我搬至龙岩易地搬迁点,家在工厂上面,早上送小孩上免费接送易安点小孩上学的公交车后,我就能到厂里上班了,算上加班费,每个月能拿到6000至7000元。”在就业帮扶车间成衣生产线工作的天等县宁干乡搬迁户梁瑞菊说。
梁瑞菊工作的就业帮扶车间,由天等县政协常委冯有强创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县政协的帮助下,该车间的务工人员从原来的14人增加到340人,累计安置搬迁脱贫户16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3.5至7万元。截至2025年2月,县政协委员创办的就业帮扶车间达33个,累计带动群众就业1450多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县政协要充分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实实在在的视察调研、建言资政抓紧抓实抓好群众的就业工作,让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天等县政协主席方向阳说。
- 第 1 版:要闻 “全球减贫案例”背后的推力——天等县政协深化“产业振兴 委员行动”力促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 第 2 版:要闻 银发列车出行“锦囊” 让老年人更舒适地追寻“诗和远方”
- 第 3 版:要闻 西部特色产业“拔节生长” 科技创新助力弯道超车
- 第 4 版:要闻 闻香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