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5-15
庭前解纠纷 织就善治网——田林县政协探索“协商进法庭”助力基层治理
2025-05-15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庭前解纠纷 织就善治网

——田林县政协探索“协商进法庭”助力基层治理

□ 李仕军

 

  2022年以来,田林县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守正创新,联合县人民法院探索开展“协商进法庭”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诉前(庭前)协商调解,推动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开辟了市县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路径。2023年,该项工作被百色市委、市政府评为百色市改革创新优秀成果。

 

  探索新实践  激发协商新活力

 

  田林县政协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协商进法庭”工作的全过程,积极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对相关工作的支持。田林县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推进政协基层协商的意见》,从搭建平台、规范程序、建立联动机制、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全县“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提供指引,并将“协商进法庭”工作列入全县深化改革试点。县政府落实15万元经费,支持相关单位参与该项工作。县政协制定印发《“协商进法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1+1+N”责任体系:县政协、县人民法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县政协各专委(室)、乡镇政协联络办、县法院各庭(室)、基层法庭落实,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搭台、法院调解、委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搭建新平台  拓宽协商新阵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搭建群众身边的协商平台,能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县政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规范化建设5个“协商进法庭”调解议事厅,覆盖全县14个乡镇。同时,由县政协和县人民法院各1名领导共同联系指导1个调解议事厅开展工作,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协商向基层延伸、委员到一线履职,打造民生司法协商平台,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出多元调解纠纷创新路。比如,2021年5月,黄某在田林某公司车间作业时左手骨折,产生2万多元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双方多次协商未和解。2023年8月,黄某向田林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随后,县人民法院、县政协联合相关部门介入,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全部经济损失。

 

  健全新机制  把好协商新边界

 

  田林县政协准确把握政协职能定位,坚持把不干预司法作为“协商进法庭”的工作底线。结合政协工作实际,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围绕“调解什么”“谁来调解”“怎么调解”,探索建立“协商进法庭”的协商范围、协商流程和协商规则等制度机制,明确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推进“协商进法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协商进法庭”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比如,2021年10月,黄某在与田林县某木业有限公司相邻的彭某的木材加工厂工作时,右手食指被机器割伤。随后,黄某以木业有限公司为用人单位,向县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该局经调查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2024年5月,该木业有限公司称与黄某无劳动关系,且与彭某无挂靠关系,彭某未以其名义经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工伤认定。为高效化解纠纷,县人民法院借助 “协商进法庭” 平台调解,邀请县党代表、政协委员等,与各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在调解议事厅面对面协商,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为这场工伤认定“拉锯战”画上句号。

 

  优化新模式  提升协商新效能

 

  田林县政协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赡养、邻里、劳务、医患、山林等群众反映突出、影响大、涉及面广的纠纷,采取“政协+法庭”“委员+法官”“5+N”“线上+线下”等协商模式,经商前调研、政策宣讲、说服沟通等方式,开展诉前(庭前)协商调解,解开纠纷群众的“思想疙瘩”,避免 “对簿公堂”,实现矛盾化解、凝聚共识、增进和谐、促进发展与司法减压增效,产生了1+1>2的效果,彰显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比如,潞城瑶族乡杨某兄弟山林纠纷经县城“协商进法庭”调解议事厅以“5+N”模式多方协商,成功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

 

  田林县政协“协商进法庭”机制运作以来,已成功化解纠纷120余件,累计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180多万元,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