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业振兴 为幸福加码
——浦北县政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学习”试点工作侧记
□ 本报通讯员 覃科棵
“化州市以全产业链的模式,大力发展化橘红产业,全市目前种植化橘红面积超13万亩,开发药食同源系列产品200多种,从业人员近35万人,全产业链价值超115亿元。这一发展模式,对我们发展陈皮产业很有借鉴意义。”
“落户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的‘蜜雪冰城’,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用投产一年后产值超12亿元的业绩,讲好‘一杯茶饮背后的农业故事’,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
7月15日至17日,浦北县政协主席陈建军率考察组一行,围绕“创新浦北陈皮产业园多元化建设开发,打造浦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课题,赴崇左扶绥、防城港东兴、玉林福绵和广东化州、高州等地考察。考察组深入10余家企业和产业园,详细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为浦北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取经寻策。
浦北县是著名的“大红柑之乡”。目前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突破18万亩,2024年实现产值超60亿元。民间素有“世界每十块陈皮,就有六块来自浦北”的美誉。
为加快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浦北县政协坚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协商就跟进到哪里”,紧扣《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率先在陈皮产业园创设陈皮产业链委员联络室。通过专题调研、提案办理、委员视察、基地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委员在陈皮产业链上履职。其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学习”试点工作,成为创新委员履职、深化产业服务的有力抓手。
“创新浦北陈皮产业园多元化开发建设,是我们开展行动学习试点工作的课题之一。”陈建军介绍,作为全区第二批行动学习试点县,县政协于2024年12月启动相关课题研究,立足“打造百亿元陈皮产业”,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为总课题,下设“创新浦北陈皮产业园区多元化开发建设”“大红柑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陈皮产业富民兴村”3个分课题。目标是实施升级建设一个陈皮产业园、打造10个以上亿元陈皮村、创建100个以上超200亩的大红柑种植示范基地、发展1000户以上陈皮收入超百万家庭、带动10000户以上农户增收致富的“一十百千万”工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在“创新浦北陈皮产业园多元化开发建设”课题组首次研讨会上,课题组组长明确了研究重点:“‘创新、产业园、多元化’是本课题的关键词。其中,‘产业园’是载体,‘创新’是手段,‘多元化’是效果,这三点指明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研讨会上,课题组成员直言产业现状,积极提出破题建议: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线塔迁移慢影响道路拓展,项目建设和路灯安装需加快。”
“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入园企业未形成差异化,产业链条短,须着力提升附加值。”
“文旅融合不够,品牌建设、文化宣传需加强,缺乏标志性文化设施,‘农文旅’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
为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在县政协副主席梁军牵头下,课题组多次深入浦北陈皮产业园调研,看企业、听汇报、提建议。在充分掌握实情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召开两次集中研讨会,不回避问题,集思广益,提出了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集中体现在: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文化赋能创新、植入旅游创新、数字技术创新“四大创新”,以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园的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开展行动学习,重在学以致用。要善于将所学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切实发挥政协助力攻坚的作用。”陈建军强调。此次试点工作分准备、推动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将持续至2026年4月。当前,三个课题研究正有序推进,已形成初步成果,“学中干、干中学”的实践氛围日益浓厚,有效助推了浦北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
- 第 1 版: 要闻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李乐成陈刚致辞 韦韬主持
- 第 2 版: 精选 助产业振兴 为幸福加码——浦北县政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学习”试点工作侧记
- 第 3 版: 关注 创新改进政协调研工作的路径思考
- 第 4 版: 导读 提案答卷·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