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9-18
白毫茶香
2025-09-18 | 来源:广西政协报

白毫茶香

刘海燕

 

 

  父亲爱喝白毫茶,这习惯是祖上传下来的。每逢清明,他便背着竹篓踏着晨露去后山沟采茶。他说要趁叶尖还挂着露珠时采摘最好。回来后,他在院里支起铁锅,熟练地翻炒。茶叶在他掌间翻飞,渐渐卷曲,发出细微的爆裂声,清香弥漫整个院子。

 

  他有一只祖传的铜模罐,内壁积着厚厚的茶垢,从不许人洗。他说那是宝贝,有了它煮茶才够味。我曾偷偷刮过茶垢,黑褐色粉末沾在指尖,是陈年的白毫苦涩。

 

  每日天未亮,父亲就起身煮茶。柴火噼啪,罐中水沸,茶叶舒展,水色由黄转红,最终变成琥珀色。煮好的茶温在炉边,父亲上山劳作总要灌上一壶。他说白开水没味道,无论是渴是饿,是喜是忧,茶都是他的命。

 

  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有“三件套”:茶、烟、酒。烟是自种烟叶,酒是母亲酿的玉米酒,茶就是白毫。十年前他得了直肠癌,手术后家人逼他戒掉。他沉吟良久,说烟酒可戒,茶不能。“茶是我的精气神,没了茶,活着还有什么滋味?”

 

  记得那时村里还不通公路,赶集的人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我家在路边,成了歇脚处。每逢街天,我和姐姐就在路边摆茶摊,三分钱一杯。若能卖上两块钱,就欢天喜地。那时一碗米粉才两毛钱,两块钱够吃十碗了。赶集的人爱喝我家的白毫茶,走了长路,不喝上一杯,爬不上门前的高坡。有时我们不摆摊,熟客会寻到家里来讨茶喝。父亲从不拒绝,总是笑眯眯地斟满一杯。

 

  有个夏天特别热,一个卖货郎挑着担子从门前经过,汗如雨下,脸色煞白。父亲招呼他进屋,倒了满满一碗茶。那人一口气喝干,连喝三碗才缓过气来。他从担子里摸出几个山梨硬塞给父亲,第二日又特意送来一包红糖作谢礼。父亲将糖溶在茶里给我和姐姐喝,那白毫茶加红糖的香甜味至今难忘。

 

  村里人都知道父亲爱茶。有年春节,邻家阿伯送来一小包上好的凌云白毫,说是儿子从县城带回的。父亲推辞再三才收下,次日便煮了邀阿伯同饮。两人坐在门槛上,一碗接一碗,直到日落西山。后来父亲生病,阿伯来看他,又带了一包白毫。父亲躺在病榻上,仍要母亲煮茶。医生嘱咐他少喝,他却说:“宁可少活几年,不可一日无茶。”

 

  手术后,父亲瘦得脱形,但精神却好。他戒了烟酒,唯独茶还喝着。他说茶能解毒,医生的话未必全听。母亲拗不过他,只得由他去。出乎意料,他的气色一日好过一日,连医生都称奇。

 

  如今村村通公路,家家有电视,年轻人喝起了可乐、奶茶。父亲却依然每日用那只积满茶垢的铜模罐煮茶。除了铜模罐,他就几个粗瓷碗。那罐子伴他大半生,已成他的一部分。

 

  前日回家,见父亲坐在院中八角树下煮茶。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光影。他头发全白,背也驼了,但煮茶的动作依然利落。忽然想起小时候,他教我认茶叶:要看色泽,闻香气,品滋味。他说人生如茶,初尝苦涩,回味甘甜。

 

  罐中茶水沸腾,发出熟悉的声响。父亲抬头看见我,笑了笑,倒了一碗茶推来。我双手接过,温度透过粗瓷碗传到掌心,暖暖的。茶还是那个味道,苦涩中带回甘,如同记忆里的童年。

 

  茶垢越积越厚,人生越熬越淡。唯有那白毫茶香,穿越岁月,依然如故。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