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9-20
一副AI眼镜里的“广西态度”
2025-09-20 | 来源:广西政协报

  “讲稿就在我的眼镜里,大家看不到,我能看到。”

 

  9月17日,南宁。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随着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即兴“揭秘”,现场迅即被热烈的掌声和会意的笑声所点燃。

 

  这充满科技感的一幕,迅速在中国与东盟的舆论场激起涟漪。当外界目光聚焦于这副“广西制造”的AI眼镜时,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浮出水面:在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国际合作舞台上,广西为何选择这样一副眼镜,来作为“AI唱主角”的开篇?

 

  透过这方寸镜片,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无稿致辞”的从容,更是一条愈发清晰的、为广西量身打造的人工智能赋能发展之路。

 

  一副眼镜:

  藏着怎样的“广西智造”

 

  东博会期间,因“书记同款”效应,广西本土企业迈越科技的展区,成为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当记者挤进展位,发现这款眼镜真正的“杀手锏”,更在于翻译。

 

  “它是一个强大的翻译中枢。”迈越科技董事长李常青介绍,这副看似寻常的眼镜,其背后是储存了数十亿条语料的庞大数据库,能够精准翻译100多种语言。

 

  它最核心的价值,藏在一个关键数据里:对东盟10国语言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0%。

 

  这并非巧合。语言,是横亘在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中的一道无形壁垒,解决这个痛点,就抓住了跨国交往场景中的关键。

 

  “这背后,就是广西深思熟虑后确立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广西大数据发展局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这副眼镜背后的广西的战略考量。

 

  他坦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广西的选择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不与头部地区拼算力、拼模型,而是发挥自身作为中国—东盟“超级接口”的最大优势,将国内前沿技术与东盟广阔市场,在南宁“精准耦合”。

 

  “我们的角色,就是将国内最前沿的AI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最适合东盟市场的解决方案。”迈越科技总裁邓彩蝶说。这款AI眼镜的成功,正是这条路径可行性的有力证明。

 

  一个信号:

  广西为何“戴上它”

 

  书记的佩戴,被外界解读为一次最有力的“代言”。这恰好为本届东博会“AI唱主角,企业为主体”的响亮口号,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这不仅仅是为一款产品代言,更是为广西拥抱AI的决心和路径代言!”来自新加坡的参展商李先生在现场对记者感叹。在他看来,“广西高层领导的亲身示范,比任何政策文件都更直接、更有力。”

 

  这种“行动力”,在北部湾大学一位长期观察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的学者眼中,是一场深刻的“思维范式转变”。他向记者分析:“真正的‘AI办会’,不是摆几个机器人端茶倒水,而是从决策者开始,将AI深度融入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个服务场景、每一次数据分析。这本身就是一次最直观的‘动员令’。”

 

  陈刚书记戴着的这副眼镜,它的镜片上所投射的,不仅是一句句讲稿,更是广西在这条全新赛道上,从“关键少数”做起,加速奔跑、不容有失的决心。

 

  一扇窗口:

  看见命运与共的可能

 

  在迈越科技展台,记者戴上了AI眼镜,邀请来自越南河内的客商阿玲来一次即时交流。

 

  阿玲好奇地说了一句越南语。下一秒,奇迹发生——一行字幕清晰地投射在记者眼前:“你觉得这项技术怎么样?”

 

  “非常棒!”语言的壁垒瞬间消失,记者与阿玲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次顺畅的交流,让一副普通眼镜的意义变得不再普通。它带来的不仅是沟通的便利,更成为广西面向东盟乃至世界的一扇新“窗口”。它所展示的,不仅是“广西智造”的实力,更是一个锐意创新、开放自信的广西新形象。

 

  更深层次的,是这扇窗口所传递的合作理念。当一些国家试图构筑“科技高墙”时,中国选择的是搭建“技术之桥”。它向东盟伙伴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的AI发展,是开放的、普惠的、共享的。

 

  从一副眼镜,到一个产业,再到一个共同的未来,其所折射的,正是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宏大叙事中,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奋力担当作为的生动缩影。

 

  这,或许就是一副AI眼镜里,最生动的“广西态度”。

 

各版主要新闻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