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2-09-10
月亮里的情怀
2022-09-10 | 来源:

月亮里的情怀

吴嘉佳


文学家季羡林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有自己故乡的月亮。”月是故乡明,多少年来,夜空中的明月寄托了多少文人骚客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因月亮而产生思乡的情怀。

季老说,他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他也是很喜欢的。可一看到这些月亮,他总会想起故乡的小月亮。故乡的小月亮静静地照在故乡,洒在山岗房屋上,摇曳在树影里,照见了晨炊晚宴,照见了亲人的喜怒哀乐,照见了从小生活的院落,和儿时的快乐……让他在耄耋之年也无法忘怀的,不是国外的圆月亮,也不是沙漠或大海上的明月亮,而是那一轮小又丑的月亮。平凡、遥远、寒酸的小月亮,只要在脑海中一闪,胸中浓浓的乡愁便喷薄而出。人到老年,远离故乡,乡愁便如梗在喉。只须仰头一望,夜空圆圆的大月亮便幻化成故乡的小月亮,显得如此的柔美,又如此的熟悉。游子无边的忧愁与思念便有了安放的地方。

有人说,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不管出于什么目地,总有些崇洋媚外。台湾散文家子敏在散文《中国的月亮》里写,月亮,这块离地球最近的“寂寞的大石头”,因为人类的多情,“无情的月”才成为“有情的人”。中国人因月亮,写出了多少不朽的篇章与诗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明松下房栊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皎洁的月亮,成就了多少唐诗宋词里的千古名句与诗章。心中有月,何处不故乡?心中有爱,何处不相思?一首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能把吟诵的人满腔愁思泼洒。然而,“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头……”“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在跨越唐宋之后,现代人赋予月亮以歌的形式口口相传,现代人的月亮充满了明快温暖。

远离故土,思乡难寐。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思念故乡的时候,坐在寒冷的炉火边,“温一壶月光下酒”来跟遥远的故乡对酌。这份孤独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沉重,比“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来得冷清,比“把酒问青天”来得低调。然而,乡愁却是每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心头的痛。正如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年老后,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中国人崇尚团圆的中秋,难免又钩起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温一壶月光下酒”,才能解开心中最深最浓的乡愁。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曲高和寡里隐含思乡人的凄美哀婉,意味深远。八月十五的夜晚,所有人仰望夜空,皎洁的明月静洒光芒。吟诵月亮,中秋赏月,以月抒情,多情的人类赋予了月亮不同维度的光芒和不朽。月亮让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愁,有了美妙的安放,更隽永难忘。千百年来,月亮与嫦娥的故事照耀着中国大地,月亮的情怀一直在传承着人间的美好。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