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壮美广西新篇章
——广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2022年12月7—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8日(北京时间12月9日),主题为“绿水青山碧海 ,筑就广西生物多样性”的中国角广西主题日活动成功举办,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角广西主题日展览现场,广西向世界展示了森林、草原、岩溶、湿地、海洋等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以及民族服饰、壮锦、绣球、铜鼓、茉莉花茶等广西民族特色产品,详细介绍了广西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做的努力和取得成效,充分展现了广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面。
东黑冠长臂猿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八桂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海更碧、环境更优美。
绿色发展,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鹿寨县、灵山县、平南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富川瑶族自治县获“两山”基地称号。至此,全区先后成功创建了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5个“两山”基地,打造了一批绿色发展的先进典型。广西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12月初冬,位于柳州市鹿寨县境内的洛清江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静穆而澄澈。一群群候鸟从江面翩飞而过,栖息在沿岸的竹林和灌木中,与附近的城镇、村落共同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南宁市南湖风光,蓝天、白云、碧水、绿城,相映成趣。
柳州市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中水质均排名第一,7条考核水体中有3条位于鹿寨县辖区内。
“鹿寨作为工业大县,已有350多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排污登记,污染物种类多、总量大,污染治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鹿寨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力抓好污染防治,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鹿寨县副县长李伟明对记者介绍,仅是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鹿寨县投入16070万元开展鹿寨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11746万元开展“鹿寨县污水管网建设两年行动”,完善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将工业区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0套,全面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柳江风光
平南县生态工业发展同样提速增效。据平南县副县长莫富铖介绍,该县聚力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加快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绿色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前,时尚新区累计签约引进纺织服装项目253个、合同投资额近325亿元。同时,为全速推进建材行业整合提升,平南县规划了面积560多亩的丹竹碳酸钙产业园,形成案例《“三线一单”助力优化平南县丹竹产业园武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规划环评》,成为广西“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方面首个上报生态环境部的典型应用案例。
作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灵山县拥有“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美誉。据灵山县副县长唐方华介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该县根据自然资源禀赋,依托“生态”做强农业,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系统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目前,该县超过25万亩荔枝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荔枝“光驱避”绿色防控技术被列入自治区十大推广技术。
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长寿之乡。据富川瑶族自治县副县长李德奎介绍,近年来,富川持续深挖生态潜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立足生态优势,加大第一产业发展,构建“春芋夏梨秋薯冬橙”全年无淡季农产品供应体系;生态资源促“二产”成链,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第二产业;生态文化活“三产”市场,将潇贺古道和28个古村落连点成线,推动生态保护、古村落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21年,富川全域旅游接待游客611.5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70.85亿元。
生态优先,保障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把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作为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硬性约束条件,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形成一批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生态安全、人居整洁的美丽广西建设样板。
上林县在2017年成为广西首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的县份。近年来,该县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农业、林业和旅游业平稳发展。
COP15-2中国角广西边会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通过视频致辞。
东兴市严把环保准入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进驻,强化水源保护,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设美丽的“北部湾明珠”城市。
昭平县以人居环境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七个方面为主攻方向,推进主体功能区划调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向实现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调整发展,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平均森林覆盖率达71.45%,2022年1—10月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9%,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夯实了基础。近年来,蒙山县围绕健康产业新定位,加快康养文旅产业融合,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等金字招牌,推进康养名县建设,全面打响“新派武侠风·醉美蒙山情”旅游品牌。金秀瑶族自治县以“传统瑶药+生态旅游”,利用圣堂山和莲花山两个4A级景区,成功打造一批民宿,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龙胜各族自治县围绕龙脊梯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走出一条“打梯田牌,赚梯田金”的生态旅游产业振兴之路……
据有关部门统计,广西获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基地的21个县(市、区)中,大多数被评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各创建地区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培育形成了生态旅游的绿色增长点。
环境改善,“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成为常态
游客沿江骑行,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十年奋进路,八桂满目新。十年来,广西坚持保好水、治差水、护源水,持续推进流域治理,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常态。
南宁市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入围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那考河等昔日的臭水沟蝶变为如诗如画的“青罗带”。邕江经过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焕发出新的神采。它像一条动人的绿丝带,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沿岸亲水步道绿意盎然、十余座滨水公园各具特色、254处运动场星罗棋布。
冯家江成为北海“生态立市”的新名片。冯家江流域湿地公园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也成为国内首个近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的样板工程,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今日北海,银滩浪柔沙白,游人如织,红树林红树连片、白鹭齐飞,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名片再次被擦亮。
漓江之美,美在生态。一场场生态综合治理攻坚战在桂林不断打响,促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全流域治理、全流域提升,山绿、水清、天蓝、岸美,已成为漓江的最美生态画卷。青山做伴,碧波荡漾,通过统筹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方位系统修复治理,漓江生态景观环境和流域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广西桂林市全力促进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环境执法宽严相济,158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减少对企业干扰,非现场监管执法企业数占比85.9%,让守法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环保制造、污水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涌现一批骨干企业和环保专业人才。2021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369.4亿元,营业利润21.13亿元,从业人员3.3万人,环保服务业成为极具潜力的产业增长点。
守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万物共生家园
绿水青山踏歌来,万物共生美家园:桂林漓江碧水萦回,南宁邕江如百里画卷;钦州三娘湾畔,中华白海豚追逐畅游;北海市红树林郁郁葱葱,白鹭翩翩起舞;崇左森林连绵,白头叶猴嬉戏玩闹……
在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在这里呈现。
广西地处喜马拉雅以东地区,自北向南跨越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3个气候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种类数量达18000多种,居全国第三位。广西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物种繁多、遗传资源丰富、传统知识特色鲜明。
2021年冬天,在北海涠洲岛海域发现的布氏鲸群。
十年来,广西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率先在全国出台省级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办法,《广西渠楠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治理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深入开展,成功创建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县(区)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排名西部前列,绿色发展广西样板不断涌现。
从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花坪自然保护区至今,广西共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总面积225.36万公顷,有效保护了广西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31%的红树林湿地。
广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2.5%,居全国第三位。2006年在广西邦亮林区重新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让这一度被认为消失的物种重新回到公众视野。通过与越南建立中越跨境保护机制,东黑冠长臂猿已由发现之初的3群19只增长至目前的5群30多只。
全球仅分布于广西的白头叶猴,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3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1300多只。2020年7月,全国首个灵长类动物生态廊道在崇左白头叶猴保护区板利片区正式联通,打造了白头叶猴专属的生态廊道,改善了白头叶猴生存环境。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唯一以兰科植物命名并以其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目前已知有兰科植物64属172种,其中带叶兜兰、莎叶兰和台湾香荚兰野生居群数量之大、密度之高,在全世界均极其罕见。
广西海洋生态系统独特、美丽而脆弱。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成为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布氏鲸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江豚和文昌鱼等多种珍稀海洋生物的重要区域,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区之一。2018年以来,在北部湾海域陆续发现40多头布氏鲸个体。
- 第 1 版:要闻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刘宁主持 蓝天立作政府工作报告
- 第 2 版:要闻 双向发力 星火成炬
- 第 3 版:要闻 真抓实干 克难攻坚 勇毅前行 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22年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盘点
- 第 4 版:要闻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防震减灾现代化
- 第 5 版:要闻 凝心共促“质的有效提升” 聚力助推“量的合理增长” ——出席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 第 6 版:要闻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第 7 版:要闻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热烈祝贺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 第 8 版:要闻 谱写壮美广西新篇章——广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 第 9 版:要闻 “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驻京广西艺术家作品南宁展部分代表性作品
- 第 10 版:要闻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天等县政协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 第 11 版:要闻 打造特色工作品牌 提升建言资政成效——北海市政协工作品牌建设纪实
- 第 12 版:要闻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萃就现代水牛业“雄起”
- 第 13 版:要闻 靠前发力 整合资金 振兴乡村 ——自治区财政厅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 第 14 版:要闻 商乘并举开新局 创新驱动促发展—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第 15 版:要闻 十五八桂情,百年兴业梦——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十五载发展纪实
- 第 16 版:要闻 规定动作“出实活” 自选动作“出新活”——百色市田阳区政协2022年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