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辉
一大早,窗外就传来了复读机播放的问候语“过年好,过年好!”。每天早上如此,已经放了一个多月。我养过鹦鹉,知道有人在训练鹦鹉开口说话。这位邻居看来很有前瞻性,计划着过年前让鹦鹉学会这句话。
可想而知,早上这么大音量,多少有些扰民。然而我们是个老旧小区,人情味浓,没人在业主群里为此提意见。妻子原本听不惯这样的噪音,时间久了慢慢也适应了,甚至觉得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感觉。
“过年好,过年好!”“恭喜发财,恭喜发财!”最近几日,复读机“朗诵”缝隙之间,总有人大声插话。听声音我知道是隔壁单元刘大妈,她是个精神病人。她能这样一句接一句,“跟进”一两小时,这对于鹦鹉学舌其实是一种干扰。由于难度增大了,鹦鹉更难学会。
刘大妈并不是小区业主,据说她以前住的小区比较“高尚”,邻居们受不了她扰民,经常向物业投诉。虽然物业无权驱逐业主,但刘大妈的儿女是讲究人,不愿讨人厌,便在家附近租房安置母亲。辗转换了几个小区,最后在我们这儿安顿了下来。
“刘大妈是文疯子,不会伤人。虽然说话高一脚、低一脚,颠三倒四。可从没有骂过人,以前大概也是个有素质的人。她是有点吵闹,不过也还好,大家都不容易,不用太计较……”楼栋长张姐的看法,代表了邻居们的主流意见。于是在“高尚”小区住不下去的刘大妈,在我们这个“卑鄙”小区很自在地生活着。
“你要节哀啊,节哀啊!”那天在街上遇见刘大妈,她一个劲地劝我。声音很大,惹得周围行人都看向我。
“节过了,早就不哀了,都已经一年多了!”我有些哭笑不得。
“你家狗子养了15年,多深的感情啊,怎么可能一年多就不哀了?你不用压住,有时想哭要哭出来。压着对身体不好!”刘大妈继续大声开导我。开导得我真有点想哭了,连忙走开。虽然得了精神病,但看得出,刘大妈是个心善之人。
“汪婆婆,下来一起去买菜啊!”手机差不多普及二十多年了,我们小区里,老人们仍习惯于站在楼下喊人。老人普遍耳背,一般喊三五遍,楼上才有回应。可想而知,小区很少有安安静静的时候。
这样的环境,对生活质量有追求的人,显然住不惯。这些年许多老业主搬出去了,不过偶尔也有回流的。比如我们楼里老李夫妇,被儿子接去“高尚”小区住,不到半年就回来了。他说第一个月,晒的衣服、被子就被淋湿两次。那里的居民素质高,不像我们小区的粗人,发现下雨会大喊大叫“下雨了,快收衣服!”另外太安静了,反而午觉都睡不着……
我想起看过的一本回忆录,某将军戎马大半生,和平年代常常失眠,要让司机开着吉普,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剧烈颠簸,如此方能在车里熟睡。我们这些大半生习惯了生活噪音的人,即便富贵了,也住不惯高尚小区,那些噪音,早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刚需。
- 第 1 版:要闻 2023年中国(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南宁开幕
- 第 2 版:要闻 守护生态“高颜值” 共享康养“新福利”——凌云县政协助推生态康养产业发展侧记
- 第 3 版:要闻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民族文学经典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 第 4 版:要闻 铅华不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