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祥
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有一个热乎乎的称呼,叫邻居。
我家“嫡亲”邻居有二个,仅一墙之隔,同一层楼,共一个通道。“叔伯”邻居,有五十四个,同一单元,十八层,共一电梯。“远房”邻居,则多达上千户。二十幢楼的邻居共处同一小区,如此人丁兴旺的大家庭,恐怕是前世修来的一种缘分。
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我与嫡亲邻居天天同住一幢楼,共乘一电梯,眼睛靠着鼻子,低头不见抬头见。邻居的家长里短,虽不能一清二楚,略知一二很正常。至于对门邻居,笑一声,咳一声,都能传到我的耳朵里,家里炒菜的香味,也时不时能漂进我的鼻子里。按说,除了亲朋好友,邻居,应该是我最熟的熟人。
不过,前二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一下发觉,邻居,原来是我最陌生的人。
那天早晨,我还在睡梦中,一阵呜哩哇啦的唢呐声,从楼下传来,把我吵醒。起身,下楼,看到一群面孔似曾相识的人在看热闹,同我一样一脸茫然、迷惑的眼神。我问,谁家?什么事?大家都不约而同摇头。最后,得亏主丧人介绍,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邻居老奶奶生病今晨走了(去世)。
老奶奶就住我们楼下。电梯里我们基本天天照面,可我从来没和人家打过一声招呼。当然,更不知他姓甚名谁,老奶奶又是得的什么病。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尴尬的状态,冷漠的心态,无情的封闭,还配称得上邻居吗?我脸上,火辣辣的。
如果说,我一人不善和邻居相处,有些假清高。问题是,我的邻居与邻居们,基本上都是相见不相识。邻居,成了社会最熟的生人,这就成问题了。由生人变熟人,仅仅一步之遥。熟人不是天生的,大家原本都是生人,如果碰面了,你主动打个招呼,对方也会招呼你,一回生,二回熟,薄薄的窗户纸一朝捅破,生人就成了熟人。可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跨出这一步呢?!
这不由让我怀念起儿时的邻里关系。那时,我家住农村乡下,邻里之间从不设防,有事没事,邻居串门如家常便饭。有说有笑,和睦相处,似唇齿,如鱼水。互帮互助,嘘寒问暖。邻居,相处得像亲人一样。有好吃的,总想着端给邻居尝尝;邻居有困难,都想搭把手帮一帮。家长里短,门儿清。吃个饭端个碗,能跑几家邻居聊天。邻居熟得就像夫妻,好得就像亲戚。就连外地来村上卖豆腐的、挑糖担子的生人,也会主动请到自家坐一坐,歇一歇,喝口水。遇到大雨大雪天,也不怕家里被弄脏了,硬把走村串户的生人,热情往家里拽。口里还使劲劝:家来躲躲,别认生,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一下,生熟没了距离,生人成了熟人。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邻里间应有的态度。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是邻里间应有的准则。邻居,不应是生人,不应当是坏人,更不能视为敌人。而应该是熟人、好人、亲人。
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唐代诗人元结的《与瀼溪邻里》,道出了邻居间美妙的关系。你有几个生邻居?又有几个熟邻居?邻居,不是洪水猛兽,邻居,不是六亲不认。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体谅,多一分关心,多一分真诚。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邻居们,敞开我们的心门,邻居之间,没有生人,只有熟人。
- 第 1 版:要闻 自治区政协党组开展“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强化廉洁从政干净干事自觉”主题党日暨实地廉政教育
- 第 2 版:要闻 亮出“高言值” 办出“新成效”——武宣县政协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 第 3 版:要闻 “我看明月顺水流”——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见闻
- 第 4 版:要闻 正是清和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