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倡文
随着李子柒的回归,她再次火爆了网络,这不由让我想到了三年前第一次看到李子柒视频时的感受。
那天,随便一翻手机,就看到了李子柒的视频,说实在话,视频里她的人是美的、衣是美的、景是美的、荷是美的、藕是美的、锄是美的、刀是美的、菜是美的、汤是美的……
不说了,总之,她给我的一切都是美的!不管怎么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例外,怀着好奇心我到网上搜索了一番,想知道这个“李家有女,人称子柒”的小女子是何方仙子!
不搜不知道,一搜还真的吓了我一跳。想不到当时的李子柒已经这么火了,有的说她代表了东方的审美,有的说她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更有国外的观众留言说,李子柒真的让他爱上中国了。甚至《人民日报》这样的大媒体也在为李子柒点赞,说《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人们对李子柒不吝赞美之词,倒把我这个本想夸一夸这个小姑娘的老头子弄得无话可说了,谁让咱发现得晚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此时我算是明白了大诗人李白的那种惆怅与遗憾了!
夸赞不得,但我却能借助李子柒的唯美视频去感悟她带给我的美好的人生回忆——盛夏时节,夕阳西下,残红映着绿油油的禾苗,放学后,我背上锄头直奔田间,在没过小腿的禾苗间,一锄一锄认真耕耘着。慢慢天黑下来,扛起锄头、唱着歌,走在微微泛着尘土的乡间小路上,顺着两边高大的树木向上看,天空的蓝隐约可见,路边的小溪“哗哗”流着水,忍不住跳进去,激灵灵打得寒颤,炎热顿时没了踪影。回到家里,奶奶已经把玉米糊糊做好,喝一口稀饭、配一口咸菜、咬一口馍馍,再尽情享受着奶奶在旁边用扇子给我扇出的凉风……
如此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我的睡梦中,我常常想,这是为什么呢?是我太思念那个疼我、爱我,已经作古了的祖母吗?我一直以为这个理由是成立的,不过,当我看了李子柒的视频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缘由,原来是那时候的生活太美了,美得已经嵌入我的潜意识中,岁月的冲刷不仅没有使它磨灭,反而使它生出浑润的包浆来,越抚摸,便越发的美好。
真的是这样子吗?儿时的伙伴们并不同意我的观点——就说那盛夏里去锄地吧,日复一日的劳作,手把锄把儿磨得水溜溜的光,可锄把儿却把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哪里有你说的美?
是我错了呢?还是李子柒的视频给了我一种假象。思来想去,我想都不是,应该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对生活的认知吧!就说那李子柒,她拍的视频是美的,可从农村出来的我知道,这美的背后是无比的辛劳。
比如在李子柒制作藕粉的视频里,飘飘如仙的李子柒挽起裤脚儿跳到池塘里采藕、把藕在擦板上磨成碎沫、把半干的藕粉放到地火上烘干……终于,经过一道道工序,一盏香喷喷、让我们隔着屏幕也垂涎三尺的藕粉做成了,可这背后却有多少汗水在流淌——且不说采藕是重体力劳动,单是上面太阳晒、下面热气蒸,莲茎上面的突起一剌到皮肤上就要起一道道红印,汗水一浸又疼又痒,又有几个男子汉能受得了,更别说是弱女子李子柒了。还有,擦藕一不留神手就会被擦破,烘干少不了要烟薰火燎……
这一切难道李子柒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苦!累!是肯定的。但我想李子柒并没有把这苦与累放在心上,因为在她看来,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苦与累,才能完完整整地把这最古老的制作技法拍出来,而这才是她最终的追求和最大的快乐。有了这样的境界,她才能以苦为乐,从内心深处用美的视角来审视苦,反而能发现苦累中的美,而不是去抱怨生活中的苦与累;于是乎,她便全身心投入,不怕太阳晒、不怕热气蒸……畅游其中,享乐其中,把一个个苦累的劳作场景给我们拍成了诗意田园,自己也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生活本来是苦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过出甜的滋味来。这大概就是李子柒成功的秘诀,也是她时过三年能再复出的真实原因。
- 第 1 版:要闻 孙大伟深入崇左调研并主持召开协调会
- 第 2 版:要闻 “共享小屋”成社区居民互助的平台
- 第 3 版:要闻 部分传统车企4S店关停 消费者权益谁来保障?
- 第 4 版:要闻 人烟寒橘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