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2-20
坚韧之光
2025-02-20 | 来源:广西政协报

陆云帅

 

  春山空濛,雨丝斜织成帘。又是一年清明节,思念凝化成雨,在我的心中滂沱。

 

  意念中,春雨淅沥,伞骨上滑落的水珠,涓滴如泪。徜徉在瓢泼心雨中,仿佛看见父亲挑着柴担,脚穿草鞋,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他用汗水浇灌的岁月,用坚韧编织的光阴,在雾帘中缓缓洇出,些许幽暗,更多闪亮,那坚韧之光,清晰可见。

 

  父亲在世时,最初因家境贫寒闻名乡里,后来却因靠伐薪烧炭送3个儿子读书跃出农门,成了四邻八乡交口称赞的传奇。

 

  伐薪烧炭,是走在悬崖边,没有去路,不得已而为之的活路。离我家六七里地远,有个叫“丹暖”的弄场,四面环山,东西两峰兀自拔高,阴雨天,风鸣空谷,树影招摇,撼人心魄。这个偏远又吓人的丹暖,便成了我父亲的“福地”,取薪,烧炭,经年累月。

 

  丹暖的山宏大而险峻,是都阳山脉的余脉,它从远方迤逦前行,到六也和地苏的交界,蓦然停下脚步,千山伫立,苍苍莽莽。开始,父亲去那里砍柴取薪,街日挑到十多里外的地苏街卖。后来他发现柴火重而难挑,卖价也不好,而木炭价格比柴火高四五倍,挑去街卖又方便许多,于是试着砍柴烧木炭卖,一试效果果然不错。记忆里,除了农忙季节,或是像春节这般重大节日,家中会见父亲的身影,其它日子他就要与丹暖那片崇山峻岭共享了。

 

  时间,把斧子和镰刀磨得锃光闪亮。那些年,每每进山,父亲都要置上半袋玉米粉,挑上半箩筐红薯,一次进山足足有半月之久,回来后又蚂蚁搬家似的赶地苏或县城的街,好在父亲挑的柴干爽易燃,烧的炭熟透不碎,地苏街上早已有口皆碑,加上地苏街好多人知道父亲是挣钱送孩子读书的,常常也不多问价钱,就让往他们家送去……

 

  读到高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周末特别让我惦记,因为每到周末,父亲会在卖掉柴火或木炭后,来学校看我。父亲来时,除了带来红薯、芋头什么的,还带来卖柴炭挣来的皱巴巴的几张毛票。记忆中,那些年每次在校门口,父亲给钱给物并简单叮嘱几句后,便斜扛扁担匆匆而去。望着他后肩层层叠叠的补丁,冻裂成一沟一沟、露出红红肌肉的脚,以及他向前佝偻的背,我的心就生疼,泪在眼眶里打转。

 

  父亲不仅拼命挣钱让我和弟弟们读书,对我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对村里人也总是古道热肠。有一年冬天,村里一韦姓人家的房子倒塌了。父亲懂得制瓦,整整一个冬天都在帮他们制瓦,分文不取,还一顿饭都不肯吃。五保户蓝奶奶家的用水,也是父亲一直帮挑,直到她去世。村里有什么纠纷,大家都爱找父亲调解,因为他总能秉公处理,让双方都心服口服。

 

  农村实行大包干,市场也活了起来,父亲不再砍柴烧炭,而是搞起小编织,兼搞养殖什么的。两个弟弟读书毕业,有了工作,父亲又说,他有编织技艺,乡亲们离不开他,他得把手艺传给村里年轻人。70岁时,父亲老胃病发作,身体有些挺不住了,才和母亲搬来城里和我生活,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光。

 

  父亲和我一起生活了13年,83岁时因脑梗去世。这13年里,我常常看见他坐在阳台上,抚着他从老家带来的那根油光发亮的扁担,望着远山发呆。每每见他那样,我知道,父亲又沉入回忆,品着人生百味,在过往的岁月里行走。

 

  父亲终是带着他的扁担,带着他曾经的岁月走了。这些年来,每当清明节穿过人间四月的花荫柳影,悄然而至,有雨无雨,我都会心雨滂沱。父亲的坚韧之光,永远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风景。那根扁担,那双草鞋,那些补丁,那些皱巴巴的毛票,那些红薯芋头,那个佝偻的背影,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那些为人处事的担当和勇毅,都化作清明时节的思念,心雨里,父亲如山伟岸,他的坚韧之光,永远激励着我,照亮我前行的路。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