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红
半月前,公司一个广西同事就嚷嚷着,三月三要提前请假回去。昨晚,他在群里发来几张照片,刚出炉的五彩糯米饭,热气腾腾,隔着屏幕,我仿佛都能嗅到那股幽香。我们纷纷回复垂涎三尺的表情,唉!也只有隔空眼馋的份了。
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人民的盛大节日。几年前,一位相熟的壮族朋友就跟我讲过,这天,她们家乡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对山歌、跳竹竿舞、打鼓、传绣球,逛热闹街景,尝特色美食,热闹非凡。她还说,这一天还算是她们那里的“情人节”,许多姑娘小伙就是在这天结缘的。
天哪!真是个充满激情的节日。我想象着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精心打扮的青春少女,银铃般的笑声伴着环佩叮当,从远方走来。顿时,远山近水都仿佛失色,小伙子们也都活跃起来,他们抡起胳膊,奋力敲着鼓面,仿佛这样就能敲开心仪姑娘的心扉。真是美好啊!
在我幼年时,对三月三并没有什么概念。我只知道,当某一天,厚笨的棉衣穿不住了,身子变得轻盈,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撒着欢奔跑在野草疯长、野花环绕的田野里,就是春天了。跑着跑着,入了学校。老师教了我们一首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那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撞到我的心坎。我一遍遍吟唱着,沉浸在那样的场景里不愿自拔。
或许是小伙伴们也被这首歌迷住了,也或许是对放风筝充满了向往,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农村里的孩子,真正的风筝是不敢奢望的。于是,我们各自回家腾出一个装东西的塑料袋,再从母亲的针线筐里“偷”出一轱辘细线。聚到空旷的村头,把线头系在塑料袋的提手处,一边迎风跑,一边放线,我们的“土风筝”也摇摇摆摆飞上了天。
从此,三月三在我心里有了别样的意义。它承载着我的怀念和无忧的童年。
长大后嫁到夫家,三月三这天又被赋予了另一种仪式感。传说千年前,人们因为风吹雨打总是头疼。恰好一年三月三,神农路过楚地的一个地方(也正好是夫家所在地),他用荠菜熬水煮鸡蛋,治好了许多村民的头疾。从此,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传统就流传了下来。
每年的这一天,家婆都会清早去田野扯回一把开着白花的荠菜。她在池塘里把它们洗净,盘成一盘置在锅底,再加水放入鸡蛋。等到水开几滚,鸡蛋差不多熟了以后,捞起来在锅边轻轻敲破蛋壳,再把它们浸入到荠菜水里泡几个小时。然后,婆婆就会喊一家人规规矩矩地吃鸡蛋。虽然我对荠菜煮鸡蛋治头痛的“魔力”半信半疑,但我还是会听婆婆的话吃上几个,只为那一份家人的关怀和祝福。
南来北往,又是一年三月三。童年的“风筝”已经是很久远的过去,如今工作在外,也没有家里的荠菜煮鸡蛋。但我依然想在这天许愿:愿我们都迎风招展,健康平安!
- 第 1 版:要闻 让“金点子”转化为决策“施工图”——岑溪市政协建言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第 2 版:要闻 以“四个凝聚”谱写奋进新篇章——我区各级政协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 第 3 版:要闻 广西“抗日模范村”与安徽“抗日模范县”
- 第 4 版:要闻 三三相逢 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