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8-12
相逢已是上上签
2025-08-12 | 来源:广西政协报

卢致明

 

  初识作家甘应鑫是在2012年春天。那次,他应邀回家乡作文学讲座,我们一见如故,双手不经意间紧紧握住,一刹那间,两岸千万朵木棉花肆意绽放,像在为我们相遇欢呼喝彩。

 

  此后,红水河畔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成了我们相聚畅谈的福地。

 

  天峨县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张宗臣,自2006年起,业余热心创办公益文化内刊《漫步》,倡导文学教育,每月出一期,刊发师生文艺佳作。应鑫任文学顾问,我任校对。我们经常沿河徒步,人手拎一瓶啤酒,高喊“一切都在酒里”。宗臣常说:“应鑫是一个友善真诚的人,这种人很难遇到。”

 

  天峨县高级中学,是应鑫文学种子生根发芽的地方,在中学时代,便在省刊发表习作、出版诗集《来生做棵树》,参加过鲁迅文学院少年班。他大学期间,作品又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等刊物发表。大学毕业后,他辗转多地,干过多种职业,还参加了鲁迅文学院高研班。

 

  2013年春天,应鑫去了深圳,此后我们要见上一面,真不容易。他说,每天坐地铁上班的路上最文思泉涌。

 

  此后,他每年都应邀回家乡交流。2017年夏天,他偶得精准扶贫小说素材。我们仨在红水河畔漫步时,热烈讨论小说的布局谋篇、人物塑造与主旨提炼。越聊越兴奋,不知不觉聊到午夜。当晚,他回家便完成《狼叫》初稿,经半个月修改才定稿,又沉淀半个月后,投给党报,次日即刊发。次月被《小说选刊》转载,还屡次获奖,入选当年高考语文阅读考题。之后,他一系列“具有平民意识与家国情怀”的小说多在地铁上,用碎片化时间完稿;我们也用业余时间上网讨论,在阅读与写作中寻找精神的“老家”。

 

  2019年夏天,接到宗臣来电,他说:“应鑫明天飞到柳州,再转车回来。”听到这个音讯,我有些激动,笑着问:“我们去接他,行不行?”宗臣笑着答应。次日清晨,宗臣驾车,带上我和他弟弟,往柳州出发。一路上,我们聊生活,聊文学,五个多小时路程,并不觉漫长。

 

  接上应鑫。车上气氛更加热烈,微风送着欢笑声,在车窗外旋转。他幽默豪爽、干练通透,让我觉到,这些年他对社会有了更深洞察。

 

  2024年春天,应鑫从深圳回到家乡,担任天峨文旅推广大使,公益推介家乡,直播助农卖货。同年,天峨县蓝刀鱼风暴火出圈,吸引众多达人和游客打卡。某日,我陪家人到红水河边游玩,无聊刷着抖音,肩膀突然被人轻轻一拍。扭头一看,取下护目镜的潜水者,竟是应鑫!我惊喜笑问:“你也来人鱼共舞啊!”我原以为他只是回来休养,住上几天就走,没想到在这和他碰见。我问他几时回深圳,他摇摇头说:“不走了,还是在家乡过得真实。”说着他翻出手机里公司门头照片,笑着说:“这是我开的传媒公司。”跟他相见,总是那么短暂又美好。

 

  2025年春天,我得知他作品《野性》获得了《小说选刊》2024年度大奖·微小说奖,受到文坛瞩目。我向他道贺时,讨要“写作秘笈”,他笑着说:“保持热爱,敞开心扉又能闭关自悟,有过执着又能放下执着,才算真正上道。”

 

  我们相识一晃13年,“相逢已是上上签,何须相思煮余年”。这些年,应鑫知行合一,在商品时代初心不改,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文学人生也是他的理想人生。他是作家,更是诗人,世间不缺好诗,缺的是他这样如诗的人。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