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5-09-18
东篱菊影醉诗魂——赏唐寅笔下的“菊花图”
2025-09-18 | 来源:广西政协报

东篱菊影醉诗魂

——赏唐寅笔下的“菊花图”

魏世通

 

▲《东篱赏菊图》

▲《东篱归影图》

 

  秋,宛如一位温婉的画师,以金风为笔,以寒露为墨,在天地间勾勒出一幅斑斓的画卷。而菊花,便是这画卷中最灵动的诗眼,于萧瑟中绽放出傲岸的风姿。当姑苏城的园林里,金菊如繁星般缀满枝头,那馥郁的芬芳便似穿越了时光的幽径,将我引向了唐寅笔下的“菊花图”。天津博物馆珍藏的《东篱归影图》与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东篱赏菊图》,恰似两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唐寅笔下那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菊花之门”。

 

  《东篱归影图》是唐寅晚年以没骨法绘就的墨色诗篇。画面中,秋菊傲立东篱之下,花瓣似蝶翼般轻盈颤动,墨色浓淡相宜,尽显菊之灵动与生机。菊花旁,嶙峋奇石兀然而立,石体仅用浓墨勾勒轮廓,线条简洁却力透纸背,与柔美的菊花形成刚柔相济之美。画面背景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仿佛那片空灵之处便是远离尘世的净土。右上方,唐寅以行书题诗:“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其笔力遒劲洒脱,诗中借陶渊明之典,抒发自身历经沧桑后的淡泊心境。整幅画作,以简洁的构图、写意的笔法,营造出一种孤高绝俗、悠然自得的氛围,让观者仿若置身于秋日黄昏的东篱之下,与画家一同感受那份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宁静与超脱。

 

  若说《东篱归影图》是独对秋光的孤吟,那么上海博物馆藏的《东篱赏菊图》便是群贤毕至的雅集。画面中央,青松翠柏环绕间,一座茅亭隐现,陶渊明与友人端坐于石上,身着宽袍大袖,神态悠然,正举盏品茗,似在谈论诗文。亭前有童子浇菊烹茶,远处是峰峦如黛,近处是满地金菊傲霜怒放。画面左上方,唐寅自题诗一首,内容为:“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载无人会此心。”这首诗不仅为《东篱赏菊图》增添了浓厚的文人雅趣,更通过诗句与画面的结合,展现了唐寅作为画家、书法家、诗人的多重身份与才华。同时,诗中所表达的隐逸情怀与对自由、宁静的追求,也反映了唐寅在科举受挫后转向艺术创作时期的心境变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在追逐“更好”的生活,却忘了“好”的本质是什么。唐寅的两幅菊花图,给了我答案:《东篱归影图》的孤傲,是提醒我们守住内心的纯粹;《东篱赏菊图》的雅集,是告诉我们珍惜身边的温暖。我想,这就是古画的意义——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药方。当我们被焦虑裹挟时,不妨对着画中的菊发会儿呆;当我们迷失方向时,不妨想想陶令“采菊东篱下”的从容。

 

  唐寅的两幅菊花图,终究不是要我们回到五百年前,而是让我们在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东篱”。或许,这就是艺术最动人的力量——它让过去的秋光,照亮今天的路;让画中的菊,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