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克难攻坚 勇毅前行
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2年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盘点
2022年,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对2022年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批示精神,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围绕“稳、早、实、紧、效”工作要求,奋力打好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扎实推进工业振兴,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加大政策供给和落实力度,实施厅级处级领导挂钩联系服务,强化优化工业振兴特派员服务,加强要素保障,全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以产业全景图引领补链强链延链,“一事一议”招大引强,狠抓重点项目开竣工,深入实施园区建设“115”工程,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推动工业平稳运行。积极应对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冲击,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制度,指导和支持钦州市创新模式夯实工业发展根基、北海市推行“三色管理”打好保通保畅“攻坚战”,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扬。工业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制造业优质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成效连续三年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2年7月28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 (钦州) 采取“现场+视频”形式在钦州市举行全面启动仪式。
服务保障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顺利收官。自治区成立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指挥部,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动高效完成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迅速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要点、加强沟通协调,加强运行监测调度,筹备召开11次调度会,累计制定实施70条稳工业政策措施,服务保障指挥部高效顺畅运行,推动上下一盘棋、工作“一股劲”,奋力打好攻坚战。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8位、比上年同期提升3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7%,分别比上年提高1.2个、3.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税收871.4亿元,还原减税缓税因素后保持正增长;工业企业在岗人数124.2万人,同比增长1.1%。
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加快推进广西制造强区建设。做好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拜会事项的跟踪落实,成功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加快推进广西制造强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广西抢抓国家推进国内制造业有序转移机遇,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面向东盟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开放合作高地。
2022年10月29日,广西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在南宁正式启动运营。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传统产业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金属新材料、石化化工等产业链向下游精深加工有效延伸,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有效提升本地关键零部件配套,铝合金板带材气垫炉、商用车燃氢发动机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30%,基本建成“新材料—动力电池—整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绿色家居等4个特色产业集群获工信部认定国家首批特色产业集群。
实施园区“115”工程成效明显。两年累计安排园区专项债券603.5亿元,支持园区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60个,拉动工业投资4884亿元、年均增长36%。支持南宁东部产业新城、钦州石化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了比亚迪动力电池,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培育千亿、五百亿、百亿园区1个、1个、3个,总数分别达4个、4个和47个。工业加快向园区集聚发展。
重点项目有力支撑工业稳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一事一议”招大引强,引进了南宁比亚迪动力电池、柳州赛克科技动力电池等一批“风口”行业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了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十大重大工业项目。推进中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等“双百双新”项目483个,竣工中伟新能源、华友锂电一期等项目68个。实施“千企技改”项目1210个。重大项目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成为有效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压舱石”。
2022年8月3日,上汽通用五菱首个自主产权EPS控制器下线。
制造业数字化提档加速。探索编制了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推进数字化技改项目,两年新培育智能工厂154家、数字化车间120家,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升级步伐加快。建成运营国内首个面向东盟部署的F根镜像节点和国家域名顶级节点、星火·链网(柳州)超级节点。打造了188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成功创建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工业企业数量快增、质量提升、规模扩大。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群链带动力。新增三千亿产业1个、两千亿产业2个。五百亿、百亿、龙头企业分别达5家、25家、18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300家、连续三年新增突破千家,在库突破9000家、提前1年完成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确定的8000家目标。全部工业企业达9.3万家,2021—2022年每年增加1万多家。
工业特派员成为全国创新名片。强化优化工业特派员服务,上线特派员工作APP,推行即时服务,完善“三张清单”问题解决机制,有效解决企业问题、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政策落地、优化发展环境。2022年累计解决企业(项目)在物流、用能、融资等急难愁盼问题5328个,所服务的990个重点项目中已竣工460个,撰写调研报告200多篇、推动出台一批惠企政策措施,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企业满意度达97%以上。培养了一支懂工业、善于抓工业的干部队伍。
《加快推进广西制造强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开展工业品促销助力稳增长效果凸显。建立工业品网上展销平台,开展“广西制造·礼惠全国”工业品促销,累计实现交易额超千亿元,打造了“五菱宏光MINI EV”“猫千岁”“飞宇”等一批国潮品牌。开展重大工程项目与机械、建材行业企业供需对接,促成签约金额近350亿元。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柳工工程机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30%。开展工业品促销经验做法获工信部在全国推广。
回顾2022年的工作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迈上2023年新征程,全区工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围绕“稳”字定大计,围绕“进”字求实效,打赢打好工业振兴攻坚战,以产业布局全景图为引领补链强链延链,着力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着力拓开放优环境强服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控制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西部制造强区,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
- 第 1 版:要闻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刘宁主持 蓝天立作政府工作报告
- 第 2 版:要闻 双向发力 星火成炬
- 第 3 版:要闻 真抓实干 克难攻坚 勇毅前行 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22年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盘点
- 第 4 版:要闻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防震减灾现代化
- 第 5 版:要闻 凝心共促“质的有效提升” 聚力助推“量的合理增长” ——出席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 第 6 版:要闻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第 7 版:要闻 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热烈祝贺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 第 8 版:要闻 谱写壮美广西新篇章——广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 第 9 版:要闻 “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驻京广西艺术家作品南宁展部分代表性作品
- 第 10 版:要闻 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天等县政协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 第 11 版:要闻 打造特色工作品牌 提升建言资政成效——北海市政协工作品牌建设纪实
- 第 12 版:要闻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萃就现代水牛业“雄起”
- 第 13 版:要闻 靠前发力 整合资金 振兴乡村 ——自治区财政厅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 第 14 版:要闻 商乘并举开新局 创新驱动促发展—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第 15 版:要闻 十五八桂情,百年兴业梦——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十五载发展纪实
- 第 16 版:要闻 规定动作“出实活” 自选动作“出新活”——百色市田阳区政协2022年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