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广西政协报创办的权威新闻综合网站)
投稿热线:0771-8802228
投稿邮箱
政协报数字报
当前位置:广西政协报首页 > 政协报数字报
2023-01-13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防震减灾现代化
2023-01-13 | 来源:广西政协报

1674050300086.jpg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防震减灾现代化

□ 罗远鹏 张承奇 李 砚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前提。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是总体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党的二十大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以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永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png

2022年9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国华等领导在隆林出席“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充分总结新时代广西防震减灾取得的显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发表系列重要论述,对防震减灾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新时代的防震减灾工作实现重大变革。广西防震减灾事业在中国地震局党组、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长期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取得长足发展,全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显著改善和全面提升,为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

这十年,地震监测站网建设全面铺开。通过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地震背景场观测网络等重点建设项目,全区测震台站数量从81个激增至608个,增加了近7倍,平均台间距从70千米缩小至30千米,测震站网规模提前到达中国地震局规划要求,目前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发展GNSS、流动重力、流动地磁、流动地球化学等监测手段,建立覆盖全区的流动重力观测网络;用好海洋资源优势,建成观测手段最全、研究环境最优的海岛型深井综合观测站,为开辟海洋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这十年,地震监测预警能力不断增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基本具备全区范围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形成重点防御区地震预警能力。全区站网监测能力由3.0级提升至1.5级,重点水库地区达到0.5级,超过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水平;地震自动速报时间由3分钟缩短至1分钟,正式速报时间由12分钟缩短至5-10分钟;实现震后5-10分钟产出仪器地震烈度图等产品。地震监测预警基础能力薄弱的局面全面改善。


2.png

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这十年,地震预测预报效能稳步提升。推进会商机制改革,优化震情跟踪工作和技术方案,配齐形变、流体、地磁等学科异常核实设备;强化与科技、气象、水文等部门交流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更加注重资源交流共享;发挥东南沿海构造协作区联动作用,构建与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相适应、定量可操作的地震综合预测指标体系,持续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供重要趋势意见。

这十年,震灾风险应对坚持防治并举。实施震灾风险防治两项重点工程,完成地震高烈度区重大基础设施摸排,建成全区地震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完成钦州城市活断层探测,完成全区1:25万地震构造图和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指导83个县(市、区)完成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验收,完成房屋抗震性能初判967.2万栋,加固各类房屋设施3万余栋(座、处);累计建成13个国家级、52个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3所国家级、150所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1个国家级、17个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基层防御震灾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3.png

赴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这十年,防震减灾体制机制逐步优化。深入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意见》,完成全区地震工作机构改革,联合成立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指挥部办公室秘书处,编制《地震应急联动实施方案》,强化应急联动。组建工作专班联合多部门开展体制机制专项研究,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区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市县地震工作机构职能职责。完成桂林、涠洲岛、玉林、河池4个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中心站业务转型升级不断推动片区基础能力提升。全局事业单位搬迁至广西五象救援基地。全区一盘棋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这十年,防震减灾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与海啸预警系统开展试点运行,为经济区建设发展保驾护航。利用“互联网+地震”建立地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长期向核电站、水电站、高铁等企业提供地震紧急信息服务,为重点设施运行及生命线工程提供安全保障。为多个重大工程、重点园区建设选址开展安全性评价。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开展运河沿线地震构造环境分析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加强共享,建立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清单,多样化产出地震监测数据等服务产品。注重科普,组建科学传播师队伍,举办大型科普宣传竞赛,深入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全区科普宣传阵地广泛建立。《地震来了怎么办》《劫后余生》等一批令公众喜闻乐道的科普作品传遍八桂大地。


4.png

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异常核实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广西防震减灾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对提高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继续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践行“两个维护”。深入学习领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不负党中央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区人民群众期盼,坚决扛起新时代防震减灾现代化历史使命,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更高水平的发展推动实现防震减灾现代化。


5.png

野外探查隐伏断裂信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防震减灾“国之大者”。坚持党建引领,以永远不歇脚的状态抓好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永远吹冲锋号的自我革命精神抓好防震减灾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增强全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

坚持举旗定向,规划为纲。坚持“一核、两翼、三保障”发展思路,积极落实国家“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同时推动广西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形成防治精细、监测智能、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力争在地震预报预警方面取得突破,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风险对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持续降低,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


6.png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救援设备养护)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发展理念。广西震情形势严峻复杂,地震活动具有震级小但灾害大、强震少但分布广、塌陷地震显著、水库地震频发、火山地震有潜在威胁、海域地震不容忽视等突出特点。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是我区防震减灾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要牢固树立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理念,完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提升抗震设防水平,科学把握地震灾害规律,加强地震短临预报,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防御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


7.png

地震现场工作队整装待发


坚持科技领航,创新驱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防震减灾科技创新同样要面向社会需求,突破性解决地震科学问题。继续实施“科技兴局”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原创探索,加强应用转化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支持和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进和发展防灾减灾应用技术和智慧服务产品,健全防震减灾优秀成果绩效奖励。加强科技人才培育,在重大课题研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任务中加强培养领军人才,继续培育和壮大科技创新团队。强化地震科技支撑作用。

坚持区域特色,挖掘优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深入挖掘海洋资源优势,依托广西区域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格局。大力发展海洋地震观测,建成海洋地震和海上装备实验基地。以涠洲岛地震监测中心站为平台,围绕海洋地质构造、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震及海啸预警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海洋地震科技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北部湾海洋地震监测能力和近海海域防震减灾能力。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地震观测学科优势。


8.png

全国科普日防震减灾宣传专题活动


坚持服务优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探查区划评估两大基础业务为抓手,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空间,实现精细化防震减灾智慧服务。面向政府部门,提升震前防御、震时响应和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的辅助决策服务能力;面向高铁、桥梁、大坝、核电等重点行业,提高地震监测预警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质量;面向社会公众,提升地震速报、预警信息、逃生避险以及科普宣传服务惠及率。建成覆盖城乡、普惠精准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以高水平防震减灾现代化推动建成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各版主要新闻
网站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主管 · 广西政协报社主办
广西政协报社新闻网络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 0771-8802249
欢迎关注报社公众号
欢迎关注报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