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昊
桂林是个好地方。当年去桂林读书,爸妈一路送到了桂林。刚下火车,第一眼看见的,便是不远处耸立着的山,不高,却峭拔独立,峰与峰之间互不相连。记得张大千说过,桂林山无脉。我想,山若有脉,便不是桂林山水了。爸爸当时叮嘱我:“桂林山水甲天下,别光顾着玩,要好好读书。”可惜那时的我,心神早被山水勾了去,只听得进一个“玩”字。
在桂林求学,眼睛享受的是山水,齿颊留香的,则是那一碗桂林米粉。
起初吃米粉,图的是实惠。米粉并非人人都能立刻接受,同寝室有北方来的同学,起初很排斥那股味道,尝了一口就嚷起来:“不行不行,还是不如面条!”我倒觉得顺口。老家也有米粉,常仿着热干面的做法,佐料一撒,总觉得粗放了些。桂林米粉却做得精致——用草果、茴香、花椒、陈皮、槟榔、桂皮、丁香等数十味香料与草药熬制卤水,再加入肉、骨、三花酒、罗汉果等,先武后文,慢慢熬出底蕴。吃时,添上酸豆角、酸笋、酸廖菜等小料,再选一样牛肉、锅烧或香肠盖在上面,与白嫩爽滑的米粉拌匀。一碗浓淡相宜、荤素得体的米粉便成了。别处少见这样舍得加肉的米粉,对我这无肉不欢的人,更是难忘。米粉吃多了是会上瘾的,连起初排斥的北方同学也不例外。到了周末,满街找老字号米粉店的,往往就是他们。
学校坐落在山水之间,却终日飘着米粉的香气。
教我们课的一位教授是本地人,他说:“桂林米粉是桂林人的命。”一日三餐皆可食:早晨一碗素粉提神,中午加份牛肉补足力气,晚上再来一碗解馋。最便宜时一碗才一块多,一天五块钱就能吃得心满意足。“呷一口三花酒,夹两颗黄豆,‘滋溜’一声吸进米粉——桂林人这日子,多惬意。”说完,他还比划了个吃粉的手势,我们都笑了。
可惜乐声琅琅,终有曲散之时。毕业后我离开了桂林,也告别了那碗米粉,四处漂泊,心头却总萦绕着山水的余味。
最近,公司附近开了家米粉店,同事拉我去尝。店不大,却干净。老板是桂林人。我在桂林几年,别的话没学会,“三两米粉”倒讲得地道。一听我开口,老板就笑了。粉很快端上,同事大口吃着,连连说香。我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熟悉的味道如暖流涌过,麻麻的,仿佛瞬间把我拽回大学时代。可总觉得……还差一点什么。老板在一旁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轻声说:“这儿终究不是桂林啊,水就差很多。”
我忽然懂了。不光是水,这里终究不是桂林。一碗桂林米粉,本就是一碗山水。不在山水间吃的米粉,怎会真有山水的魂魄?不曾到过桂林的人,又怎能完全懂得桂林米粉的滋味呢?
- 第 1 版: 要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 第 2 版: 精选 七十载昂扬奋进 共携手再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共创新辉煌
- 第 3 版: 关注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东盟
- 第 4 版: 导读 陪伴,让爱永不缺席